资料介绍
TI
电机控制 - 步进电机
步进电机是电机家族的“婴儿”,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才开始流行。最初构想
是作为昂贵的位置控制应用中伺服电机的低成本替代产品,而新兴的计算机工业
迅速将其采用到外设应用当中。步进电机的主要优势在于能提供开环位置控制,
而成本只是需要反馈的伺服系统的几分之一。在过去,步进电机有时被误称为
“数字”电机,因为它们常用正交方波驱动。但是,对这些电机的这种狭隘看法
常常会在以后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导致大难题。步进电机像其它磁“模拟”电机一
样产生扭矩。多数步进电机的阻尼因数很低,导致一定步频下的欠阻尼运行和对
谐振问题的敏感度。这些问题常常使步进电机比其它电机拓扑更难对付。
多数步进电机采用双凸极设计,转子和定子结构上均有齿。如同 BLDC 或 PMSM
电机,永久磁性位于转子上,电磁包含在定子中。多数设计包含 2 个定子相位,
由正交相位信号独立驱动。驱动这些相位有许多方法,包括全步进、半步进或微
步进,取决于使用的控制技术。每种情况下都会确定子磁通矢量,转子上的磁性
将尝试与该矢量保持一致。由于转子和定子的齿数不同,产生的移动或步进可能
极小。对齐之后,定子电流立即按这种方式发生变化,以增加定子磁通矢量角度,
从而使电机移动到下一个步进。由于多数应用中没有位置反馈,转子磁通可以与
定子磁通保持一致,这会产生无助于电机运行的定子电流。因此,步进电机没有
其它常用电机那样有效。
由于多数步进电机的步进角相对较小,因此不是高速应用的最佳选择。某些应用
需要定子电流来完全更改每个步进的极性。与定子线圈关联的电感通常会阻止这
种变化,电流达到新水平需要一段时间。步频较高时,电流再次变化之前可能无
法完全达到稳定状态值。因此,驱动相位的电压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以使电
流变化更快。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