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介绍
2 防碰撞方法综述
2 防碰撞方法综述
早期的系统中,1次只能读/写1个射频卡。射频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确保一次只
有一个卡在读写区域内,应用起来很不方便。很多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个射频卡进
入识别区域时信号互相干扰的情况,即碰撞。具有防碰撞性能的系统可以同时识别进入
识别距离的所有射频卡,其并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2.1 防碰撞方法的设计要求
防碰撞技术主要解决RFID系统一次可以完成对多个射频卡的识别问题。假设同时进
入读写器天线区域的射频卡共有n个,防碰撞设计要求如下:
①
当1≤n≤N时,其中N为读写器一次可识别射频卡数量的上限,则在碰撞发生(n>1)的情况下
,能识别n个射频卡并依次与它们完成通信。
②
平均响应时间τ足够短。τ为某一时段内完成通信的所有射频卡在系统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τ与算法有关,允许τ≤τ0。τ0为不同应用中所允许的最大时延。[2]
2.2 RFID中防碰撞的基本原理
由于射频卡含有可被识别的唯一信息(序列号),RFID系统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这些信
息。如果只有一个射频卡位于阅读器的可读范围内,则无需其他的命令形式即可直接进
行阅读。如果有多个射频卡同时位于一个阅读器的可读范围内,则射频卡的应答信号就
会相互干扰形成所谓的数据冲突,从而造成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的通信失败。为了防止
这些冲突的产生,RFID系统中需要设置一定的相关命令,解决冲突问题,这些命令被称
为“防冲突命令或算法(anticollision algorithms)”。
在无线电技术中,实现防碰撞基本上有4种不同的方法:时分多路法、频分多路法、
空分多路法以及码分多路法。时分多路(TDMA)法是把整个可供使用的通路容量按时间分
配给多个用户的技术。TDMA在数字移动无线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考虑到RFID系统通
信形式、功耗、系统的复杂性及成本等因素,选择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