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介绍
第六章 差错控制
第六章 差错控制
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1.1 差错的特点
由于通信线路上总有噪声存在,噪声和有用信息中的结果,就会出现差错。
噪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热噪声,另一类是冲击噪声,热噪声引起的差错是一种随
机差错, 亦即某个码元的出错具有独立性,与前后码元无关。
冲击噪声是由短暂原因造成的,例如电机的启动、停止,电器设备的放弧等,冲击
噪声引起 的差错是成群的,其差错持续时间称为突发错的长度。
衡量信道传输性能的指标之一是误码率PO。
PO=错误接收的码元数/接收的总码元数
目前普通电话线路中,当传输速率在600~2400bit/s时,PO在
[pic]之间,对于大多数通信系统,PO在[pic]之间,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则要
求误码率低于[pic]。
1.2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反馈纠错”,另一类称为“前向纠错”。在
这 两类基础上又派生出一种称为“混合纠错”。
(1)反馈纠错
这种方式在是发信端采用某种能发现一定程度传输差错的简单编码方法对所传信息
进行编码
,加入少量监督码元,在接收端则根据编码规则收到的编码信号进行检查,一量检
测出(发
现)有错码时,即向发信端发出询问的信号,要求重发。发信端收到询问信号时,
立即重发
已发生传输差错的那部分发信息,直到正确收到为止。所谓发现差错是指在若干接
收码元中
知道有